企業雲端策略應以業務需求優先

近年,雲端運算漸趨普及,公有雲(Public Cloud)服務佔整體資訊科技的開支按年大幅增長。採用公有雲服務有很多好處,例如:加速回應市場需求、高度可擴展性和先進創新科技。可是,企業決定將其 IT 應用程式遷移到公有雲前,必須考慮許多其他因素,如安全性和成本等。為了確保業務能夠透過使用公有雲服務而獲取最佳效益,各企業都應針對其業務需求制定自己的雲端策略。

但,哪些 IT 應用程式應遷移至公有雲上?

企業決定是否將一個 IT 應用程式遷移至公有雲時,應考慮其效益和挑戰。如果遷移後的效益能夠大大提高、挑戰亦不大的話,那麼,該應用程式是很適合遷移到公有雲。

以上投票系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當沒有任何投票在進行時,系統不會接收到有關服務的請求,IT 資源正處於閒置狀態。另一方面,當重要的投票開始後,系統可能盒時間內會有成千上萬的服務請求。如果該應用程式在企業的私有基礎架構上運行,則很有可能因為沒有足夠的計算容量去支援峰值時的工作負荷。

如果以上投票系統在公有雲上運行,則它應該能夠按比例擴展和縮小規模,以解決業務需求的波動,而不會出現成本過高或計算容量不足的問題。

那麼,又如何將 IT 應用程式遷移至公有雲?

現今已經有很多將 IT 應用程式遷移到公有雲的方法。每種方法,皆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合適的用例。不同的行業群組,也會以不同的定義,把應用程式遷移方法分類。

早在 2011 年,資訊科技研究及顧問公司 Gartner 定義了 5 Rs;及至 2016 年,亞馬遜 (Amazon.com) 擴充定義了 6Rs。不同分類方案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,我們可以把它們簡化為以下重點:

(1)重新購買/更換 (Repurchase / Replace)
停用並關閉應用程式,更換為在雲平台上運行的版本。此方案適用於商品服務類別之應用程式;例如綫上問卷調查,企業可以直接使用雲端平台版本,而不必把金錢持續投資在這類應用程式的長期維護工作上。

(2)重新託管 (Rehost)
無需修改應用程式,將它從本地數據中心直接提升並遷移到雲平台上。此方案適用於一些可以直接在雲平台上運行之應用程式,例如 Web 服務。

(3)重構 (Replatform / Refactor / Rearchitect)
將應用程式預先進行修改,再遷移到雲平台上。修改的程度和變更的範圍,可以由簡單的配置修改,例如:使用雲端平台附設如負載平衡器之類的新功能,擴大至應用程式的全面檢修;又例如:使用微服務(Microservices)架構、「功能即服務」去重新編寫應用程式,以達至最大的雲平台運行的效益。

(4)停用/保留 (Retire / Retain)
保留那些不必要、不能再對企業發揮作用,或遷移到雲平台後,並不會有很大效益的應用程式,等待將來有更合適之提升機會。

為了令每家企業於採用公有雲服務,同時達至最大的商業效益,他們都應根據其業務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,制定自己的企業雲端策略,也必須為每個應用程式,選擇合適的遷移方案,而不應該使用單一種遷移方法。

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立場。
曾炎焜
香港電腦學會企業架構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

Click here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on 香港經濟日報 (Chinese only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