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大家較關注的,除了每天的疫情數字外,便是政府派發的新一輪電子消費券。無可否認,消費券令市民提速習慣電子消費的方式,而另方面,相信有很多人也從疫情得到啟發,認為實體錢幣交易較易傳播細菌疾病,帶來衞生風險。
市場規模664億 中小企搶攻
事實上,電子商貿市場已改變我們在生活上的消費模式、購買行為,以及企業支付等,並推動經濟增長。部分中小商戶更利用轉數快等遙距支付工具收款,冀搶攻總額逾664億元的市場。
支付寶香港公布了消費券派發首日的交易數據,交易宗數及金額均較去年消費券派發首日分別升逾70%及85%。當中近兩萬名用戶,更即日用盡5,000元消費券,可想而知市民的消費能力何其洶湧。其中,以餐飲外賣為最多人使用的消費場景,顯示市民於日常生活中,已愈來愈習慣使用流動支付。
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其網誌上指出,使用八達通者於消費券發放首日,有近100萬名市民,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收取消費券,較去年高出37%。
此外,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統計顯示,轉數快的登記用戶數量去年7月已突破864萬個,較2020年底增加25%。
宜推出回贈助街市應用普及
而截至今年2月底止,轉數快更累計錄逾995.9萬個帳戶登記,再破紀錄。3個數字都證明,電子支付已逐漸成為港人生活新常態。
在數碼化年代,手機已成為方便溝通、預約、出行的基本工具。在內地,民眾可以不帶錢出外,但萬萬不能不帶手機隨身;而這幾年香港亦漸漸朝這個方向走。經手機付款可即時進行金錢交易,無形中加速網上及網下的營銷行為,為無論商戶及消費者都帶來24小時的方便快捷及安全的交易平台。
這個「無現金化」的電子支付消費模式,政府未來應更積極向零售商及中小企推廣,並增加一些誘因,例如提供回贈以減低營運成本等,令就算是街市、茶餐廳、小食店等,都能更普及地使用,也為廣大市民提供更便利的支付服務
。
支付工具應提升無障礙標準
參與消費券的儲值支付工具,包括支付寶香港、Tap & Go「拍住賞」或WeChat Pay HK,應完善其無障礙設計,提升其無障礙標準,確保不同人士都能順利使用消費券,特別是失明及無法看清楚流動應用程式屏幕及控制鍵的視障人士。
他們需使用不同方法,操控流動裝置及流動應用程式;相關的提升設計,例如為非文字內容提供文字描述、提供調整文字大小功能,以放大文字或支援放大縮小功能、為視像檔案提供字幕、提供導覽控制鍵以返回上一個頁面,以及加大所有可點擊項目方便點擊等,以幫助他們能按自己的消費模式,揀選收取「消費券」的電子支付平台。
劉奕輝
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
Click here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on 東方日報 (Chinese only).